边缘计算是新型的计算模式,它将计算、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下沉到网络的边缘,即接近数据源或用户侧,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实时性、降低传输延迟、减轻数据中心负担,并保护数据隐私。
在电力系统中,边缘计算可以应用于智能电网监测和控制、能源预测和调度、负荷管理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领域。
通过边缘计算,电力系统可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运行。例如,在智能电网监测和控制方面,边缘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出响应,从而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在能源预测和调度方面,利用边缘设备收集的大量实时数据,结合先进的算法模型,可以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进行精确预测,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调度。
此外,边缘计算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能力。由于数据在本地进行处理,无需长距离传输,因此可以降低数据泄露和篡改的风险。同时,边缘设备可以相互协作、互为备份,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可靠性。
在电力系统中实现边缘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网络架构的设计、数据处理算法的优化以及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相信边缘计算将在未来电力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电网向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边缘计算的应用不仅限于电力系统,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需要实时数据处理和隐私保护的领域,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在这些领域中,边缘计算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打破信息壁垒,形成高效荷网互动
边缘计算在电网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化。以国网宁夏电力为例,他们研发的国内首台融合区块链与边缘计算为一体的区块链一体机成功接入“国网链”并上线试运行,这标志着边缘计算在电网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台一体机采用了“松耦合”的设计原则,具有超低耗能、体积小、装卸便捷等优点,可以在源—网—荷—储多环节及生产作业现场、户外设备及杆塔等环境下进行部署。它还具备图像识别、视频检测、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功能,能够为电网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将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相结合,可以实现负荷侧资源接入后第一时间收集、上链、处理,规避数据从各应用数据库转存的冗长程序,同时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可信。这种技术打破了负荷侧和电网侧中间的信息壁垒,形成了高效荷网互动,进一步提升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除了服务于电网本身,边缘计算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家电网通过建设示范站和数据中心站,将数据服务延伸至社会场景,为公众提供IDC资源出租和IDC联网运营等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供更快响应,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边缘计算在电网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将被实现于城市中。
边缘计算服务器、端设备和5G基站作为“能耗大户”,在城市中的大量建设可能会给现有的城市配电网带来巨大冲击。
如何减少重复布局为资源利用找到最优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宁波慈溪的实践则提供了一个思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选址,通过资源整合与设施共享,“一站多用”开展多站融合集约建设。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配电网扩容改造的问题,同时也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边缘计算在电网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边缘计算技术的引入不仅将进一步加强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侧的多向互动,推进局部电力的就地就近平衡,也会满足本地企业和周围居民对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服务、云服务及边缘计算等服务方面的需求,开启能源共享互济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