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如何有效识别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呢?
分类:知识集锦 发布时间:2023/10/10 16:32:05

商业银行如何有效识别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呢?

通说认为,信贷风险管理实践一般经历了限额管理阶段、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管理阶段和积极的资产组合管理阶段。在信贷风险的限额管理阶段,传统意义上的“要素分析法”,又称专家分析法,对于信贷实践中的中小企业客户风险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C”到“6C”演变的“C”要素分析法

“C”要素分析法,是西方经济学家就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要素分析归纳、提炼、总结的重要信贷分析技术。如图所示,“C”要素分析法已经形成一个重要的系列,并不断演化发展,从“3C”要素分析法,发展为“6C”要素分析法,犹如一组精彩绝伦的“变奏曲”,是目前中小企业客户评价以及信贷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分析信贷技术。


1.“3C”分析法

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分析,需要“要素式”的解剖分析。如何衡量企业的信用风险呢?“3C”分析法作为最早出现的企业信用分析的信贷技术,可谓应运而生。“3C”分别指中小企业客户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和资本(cAPI" target="_blank">apital),因为这三个要素的英文单词开头均为C,故称为“3C”分析法。“3C”要素体现了中小企业客户最基本的品质,是中小企业客户信用分析的基础要素,——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和资本(cAPI" target="_blank">apital),被誉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三大“信用基石”!


1.1 评估意愿:品德(character)要素分析

品德要素的分析,主要通过对企业过往的商业信用记录来合理预估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侧重于还款意愿的考察分析,即企业愿不愿意还款的问题。从信贷技术的视角看,何谓“品德”呢?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察中小企业客户履行其付款等相关经济承诺的主观意愿和可能性。例如,从供应链角度分析,商业银行需要考察企业在上下游客户的支付交易中的信用履约情况,观察上下游客户对其的信用评价情况。一般来讲,客户是否最大努力按合同履约付款,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中的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汇款速度、资金成本等。中小企业客户的品德因素在其信用评价中越来越重要。这种上下游客户的信用评价,侧重于企业商业信用的评价。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对目标客户的上下游侧面打听企业的信用评价情况,合理评估中小企业客户的品德要素。因此,商业银行从信贷审查角度分析,对中小企业客户品德优劣的评价,最直观的就是看该中小企业以往的履约付款情况,同时参阅银行、征信调查机构、信用评级公司的相关报告和结论,综合评定中小企业客户的品德。


1.2 偿债能力:能力(capacity)要素分析

能力要素分析,侧重于考察企业能不能换上贷款的问题。从信贷安全性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察企业的还款能力,——回归企业的经营分析,做出趋势性地分析判断。从信贷技术的视角看,何谓中小企业的能力(capacity)要素呢?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分析中小企业客户的履约付款能力,包括支付货款或劳务费用等。中小企业信贷客户能力要素的分析,是“3C”要素分析法的技术精髓,是中小企业客户信用分析的核心所在,也是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点。如何识别中小企业客户的能力要素呢?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分析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现状,特别是对企业的资本实力、流动资产质量、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状况加以分析判断,合理评估中小企业客户的偿债能力。


1.3摸清家底:资本(cAPI" target="_blank">apital)要素分析

资本要素分析,需要更多地运用“定量分析”的信贷技术,侧重于探求企业的“家底”,分析中小企业客户的资本实力,或者说企业可支配的资产,包括净资产和无形资产。中小企业客户的资本实力或资产状况尅有通过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的财务审计报告分析计算得到,如有重大财务会计事件还可以通过征信报告获得更深层次的客户自信信息。商业银行在资本要素分析的时候,不能仅仅迷信财务报表数据,还要注重财务数据的交叉验证,多维度地摸清企业的“家底”情况。例如,银行工作人员可以问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企业从筹建到运营累计投入了多少资金?如果要把企业盘卖出去,多少钱可以接受?通过这些类似的交谈,银行可以把这些掌握的信息和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进一步核对验证,掌握企业的真实资本实力。


2. 从“3C”分析法到“4C”分析法:从“担保品”分析看银行信贷“真功夫”

“3C”分析法到“4C”分析法,实现了“C”要素分析法的“一重奏”,——商业银行开始关注担保品对于信贷风险分析的重要性。“4C”分析法在“3C”分析法的基础上加上了担保品(collateral)要素。担保品要素主要指中小企业客户用资产对其履约付款所进行的担保。对于担保品要素的态度和分析以及信贷退出机制的运用,可以显现出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真本事”和“真功夫”!商业银行在担保品分析的时候需要避免抵押物“崇拜”的认识误区:


2.1 重担保品评价,轻经营性分析:有抵押物的贷款就是好贷款吗?

实践当中,商业银行经常把抵押物作为贷款审批的重要条件,——没有抵押物的贷款,一般不予审批,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可得性较低。更有甚者,部分商业银行把担保品要素分析作为中小企业客户信用分析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忽视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分析。例如,某银行对于有抵押物的某企业贷款,忽视其经营状况的动态监控,认为有抵押物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该企业经营已经持续恶化,最终导致该笔贷款不良。相反,有些企业虽然不具备充足的抵押物,但经营正常,订单充分,现金流充裕,该笔企业贷款的安全系数明显要高一些。可知,担保品不是贷款好坏的评价标准,回归经营的信贷分析,才是正确的信贷策略。


2.2 无法摆清“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的顺位:发生不良以后,直接处置抵押物就行了?

有些信贷工作人员无法厘清“担保品”的角色定位,认为担保品价值可以替代银行的贷款损失。虽然担保品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但客户本身的信用状况不会因此而改变。商业银行都希望通过正常途径收回贷款,而不是处理抵押物。换言之,担保品的真正角色定位是缓释银行信贷风险,而并不是授信的必要条件。信贷经营的理念应当具有“离场”思维,而不是过于依赖抵押物的盲目崇拜思想。中小企业贷款要能进能退,即使有抵押物,该退出的时候,该笔贷款还是要退出。因此,商业银行只有厘清了“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的顺位关系,才能更好地做好担保品要素分析,才能显现出信贷的“真功夫”!例如,某商业银行对于与其合作关系长达二十多年的信贷老客户,在抵押物充分的情况下,选择合适时机进行信贷的主动退出,充分体现了该家银行信贷经营的真功夫。


3. 从“4C”分析法到“5C”分析法:从“环境要素”分析看信贷分析的“大格局”

“4C”分析法到“5C”分析法,实现了“C”要素分析法的“二重奏”,——商业银行开始布局限于企业的微观分析,开始从宏观和中观角度分析企业的信贷风险,以一种大的格局观关注环境状况对于中小企业信贷经营的影响程度。“5C”分析法在“4C”分析法的基础上加上了环境状况(condition)要素。环境状况是指可能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履约偿付能力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以及客户所从事的行业、所处的经济发展区域和地理位置、经营软环境等。环境状况因素是由外部引起中小企业履约偿付能力变化的因素,是中小企业自身无法控制和操控的。从银行信贷分析角度讲,一般可以通过宏观和中观两个维度来分析中小企业信贷的“环境要素”:


3.1 宏观视角: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如何实现跨周期经营?

“环境要素”的宏观视角分析,侧重于分析经济周期与银行信贷的关系及其对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具有显著的亲周期性特点,商业银行在环境状况要素分析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经济周期行规律对于信贷经营的影响,重点关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如何实现跨周期经营。银行信贷的亲周期特点,加剧了经济的波动。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的“亲周期”关系,主要体现为两方面:第一、银行信贷是“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手段;第二、经济周期波动与银行信贷是“互为反馈,相互作用”的过程。对此,商业银行应当重点发展“弱周期”行业的中小企业客户,尽量缓解宏观经济变化对于信贷安全性的威胁。

3.2 中观视角: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如何突破区域与行业的双重风险?

“环境要素”的中观视角分析,侧重于分析行业和地区环境状况的变化与银行信贷的关系及其对策。行业风险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是冲击性的和致命的。行业风险具有周期性特点,当某个行业步入衰退期,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肯定会显著提升,甚至是风雨飘摇。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分析企业客户所处的行业周期阶段,对于朝阳行业,银行会加大信贷投放。对于产能过剩行业和夕阳行业,银行会主动退出,甚至直接拒贷。一般来讲,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拓展的时候会参考行业授信指引进行客户甄选工作。区域风险主要体现为当地的信用环境和产业集群的信用情况。商业银行应当关注当地的区域信用环境,分析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融资结构、商业信用状况,甚至当地的民风情况也需要重点考究一下。从区域看待信用风险,避免了孤立地审查某个单一企业的信用风险,有利于信贷风险的整体管控。


4. 从“5C”分析法到“6C”分析法:从“持续性”分析看信贷经营的基本逻辑

“5C”分析法到“6C”分析法,实现了“C”要素分析法的“三重奏”,——信贷经营的基本逻辑是讲求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察中小企业客户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从某种意义上将,信贷经营要求有远见,看企业的未来发展大势,不能有短视行为。“可持续性”要素的闪亮登场,实现了信贷业务的持续性经营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质量的提升。“6C”分析法在“5C”分析法的基础上加上了持续性(continue)要素。6C分析法中的最后一个关键点是看中小企业经营前景的长短,也就是看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具有连续性?如果一个企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十分广阔,具有很好的长线发展潜力,那么预示着这个企业有足够的经济利润来源,即使出现短期的资金困难的情况,也有机会翻身重来;但如果一个企业未来没有发展的经营前景,那么可能就意味着这样的企业很有可能会被淘汰,再次面临资金断裂的窘境,信用风险比较大。


信贷实践中,商业银行对于“持续性”要素的关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看企业主打产品的发展前景:是否具有替代性产品?

商业银行应当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贷款客户的主打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来自替代品的威胁。依据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E·Poter)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观点,在一个产业中,替代品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购买者与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产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构成影响产业整体盈利水平的基本竞争力量。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替代品的威胁已成为直接关系到一些产业能否继续生存的重要问题。例如,数码相机的登场,引起银盐相机市场以及胶卷市场的急剧衰退,许多相机以及胶卷制造商被迫撤退。富士胶卷积极地采取多角化产业战略,得以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在与胶卷关联性高的医疗领域,扩大医疗产业的投入,使得医疗产业发展成了富士胶卷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富士胶卷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替代性产品的威胁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性经营影响是致命性的。


4.2 看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前景:是否存在盲目多元化经营问题?

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察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有具有连续性,是否存在盲目多元化经营的问题。企业盲目多元化经营是不利于企业可持续性经营的。商业银行对待企业客户的多元化经营的潜在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企业未来经营趋势的可能性。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企业内生产经营项目过于分散,就需要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多个经营项目上,结果哪一个项目也达不到规模经济,而且容易削弱企业原有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抵御风险的能力,最终会导致企业在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竞争中失去市场和优势。例如,2006年鲁群生时代的澳柯玛由于盲目多元化经营导致资金链紧张,19.47亿元资金挪用丑闻曝光,严重影响了澳柯玛持续性经营,面对澳柯玛丑闻,青岛市政府国资委对其进行了全面接管和强制“瘦身”,出面协调贷款延期问题,先期投入3亿元资金救济,剥离企业60余家,回归制冷家电传统的主营业务。通过澳柯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纵向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性经营,不利于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

体验创新云技术带来核心业务效率显著提升
立即预约,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Copyright ⓒ 2022 苏州博纳讯动软件有限公司 国徽 苏ICP备13004761号 法律声明及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