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风格和架构思想,它倡导我们在传统软件应用架构的基础上,将系统业务按照功能拆分为更加细粒度的服务,所拆分的每一个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应用,这些应用对外提供公共的API,可以独立承担对外服务的职责,通过此种思想方式所开发的软件服务实体就是“微服务”,而围绕着微服务思想构建的一系列体系结构(包括开发、测试、部署等),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已将传统单体架构中的订单服务、商品服务和用户服务拆分为了独立的服务,其中的每一个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应用,可以访问自己的数据库,这些服务对外提供公共的API,并且服务之间可以相互调用。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
与传统单体应用架构相比,微服务架构有很多优点,具体表现如下:
1、复杂度可控
微服务架构在将应用分解的同时,规避了原本复杂度无止境的积累。每一个微服务专注于单一功能,并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清晰地表述服务边界。由于体积小、复杂度低,每个微服务可由一个小规模开发团队完全掌控,易于保持高可维护性,并提高了开发效率。
2、可独立部署
由于微服务具备独立的运行进程,所以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当某个微服务发生变更时,无需编译、部署整个应用。由微服务组成的应用相当于具备一系列可并行的发布流程,使得发布更加高效,同时降低了对生产环境所造成的风险,最终缩短应用交付周期。
3、技术选型灵活
微服务架构下,技术的选型是多样化的。每个团队都可以根据自身服务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现状,自由选择最适合的技术。由于每个微服务相对简单,当需要对技术进行升级时,所面临的风险较低,甚至完全重构一个微服务也是可行并容易的。
4、易于容错
当架构中的某一组件发生故障时,在单一进程的传统架构下,故障很有可能在进程内扩散,导致整个应用不可用。在微服务架构下,故障会被隔离在单个服务中。若设计良好,其他服务可通过重试、平稳退化等机制实现应用层面的容错。
5、易于扩展
单个服务应用也可以实现横向扩展,这种扩展可以通过将整个应用完整的复制到不同的节点中实现。当应用的不同组件在扩展需求上存在差异时,微服务架构便体现出其灵活性,因为每个服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独立进行扩展。
6、功能特定
每个微服务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和适配器,并且一个微服务一般只完成某个特定的功能,例如商品服务只管理商品、客户服务只管理客户等。这样开发人员可以完全的专注于某一个特定功能的开发,而不用过多的考虑其他,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除了上述几点好处外,微服务架构还有很多好处,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从微服务架构的好处可以看出,使用微服务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单体架构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