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
在IaaS、PaaS领域,未来具备什么特质的公司能够胜出?
PaaS领域目前的盈利模式、毛利润情况?
未来云计算市场在哪些领域可能会有爆发?
虚拟化主要采用国外成熟技术还是开源技术?
云计算产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技术发展,如今终于迎来了市场爆发,从互联网行业到传统行业,都对云计算产生了巨大需求。但具体来看,不同行业对云计算的需求是有着很大差异性的。这也使得云计算行业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不论是行业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技术和业务切入点。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吸引更多的厂商投入到这个市场中来,为行业带来逾加完善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在促进市场进一步成熟的时候,也带来更多的投资热点。
4月14日,海通证券组织众多投资机构伙伴,邀请国内PaaS层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BoCloud博云,就云计算产业的行业发展情况、技术选择、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访谈。
BoCloud博云认为,虽然云计算行业整体已进入高速成长阶段,但云计算PaaS层的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受益于传统行业云计算转型对私有云、混合云的巨大需求,拥有广阔前景。
以下为访谈的具体内容:
一、国内云计算市场的概况
目前国内客户都在大力推进云计算项目的实际落地,包括IaaS 和PaaS两个层面。
从IaaS层看,目前明确的分成公有云和私有云两个阵营,在公有云方面阿里云已经占到了绝对的领先优势,而在私有云方面国内厂商的竞争已经比较激烈,包括OpenStack厂商九州云、传统IT系统服务商华为等在行业里已经有激烈的竞争。
在PaaS层,还处于市场起步阶段,特别是在金融、电力等行业中,各家厂商刚刚开始推进PaaS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因此,从BoCloud博云的实际接触情况来看,这个市场目前充满机会。总的来说,IaaS层已经进入实际落地阶段,各家厂商正在抓紧抢占市场;而PaaS层的各家厂商正在大力开拓市场,针对金融、电力等行业的优质客户正在进行试点和推进。
二、博云的产品和业务情况,以及行业应用情况,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实践。
BoCloud博云成立于2012年,CEO来自微软、COO来自华为、CTO来自中科院计算所并曾在华为、曙光集团任职。
BoCloud博云的产品目前主要包括三条产品线,其中PaaS层包括两个产品,一个是基于Docker技术的产品BeyondContainer,另一个是针对金融行业的大型云环境的运维产品BeyondBSM;第三个产品是,通过公司成立之初在虚拟化方面大量研发和技术积累,形成的虚拟化和私有云方面的成熟产品BeyondSphere,主要对标VMware、VMSphere。
目前公司的业务中心在金融领域,从2015年开始,BoCloud博云和中科院软件所一起,为民生银行实施了金融云项目,目前已经实施了超过8个月时间,这是国内目前比较少的在银行实际生产环节使用容器技术的案例。除此之外,BoCloud博云在金融领域还有许多拓展,已在若干股份制银行、保险、证券进行PaaS层容器产品的POC测试。同时,我们还在大型金融机构中落地BoCloud博云的云运维平台BeyondBSM。
目前,市场对BoCloud博云PaaS层产品BeyondBSM给予了许多积极的反馈,这就促使我们在这个方面更加积极的推进。
除了金融领域,BoCloud博云在电力领域也有所斩获。从2015年开始,BoCloud博云为江苏电力实施了PaaS平台建设项目,今年正在开展江苏电力PaaS平台的二期建设。这个平台是电力领域非常受关注的一个项目,是典型的传统行业企业利用云平台进行互联网转型的案例。
三、国内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市场空间及三种云的占比如何?
从BoCloud博云对自身的主要业务所在的金融、电力等传统行业的观察来看,企业主要青睐以建设私有云为主,公有云为辅的战略,其中私有云的使用率所占比例在80%以上,公有云相对处于少量尝试的地位。这是由传统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他们相对来说比较封闭,都希望有自己的数据中心,自己运营自有的基础设施。
我们也看到,不少客户也在往公有云方面进行迁移,例如银行、保险会尝试将自己的营销型应用迁移到公有云上。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会采取这种混合云的架构。而在混合云中,私有云与公有云所占比例分别为多少,取决于具体企业的预算情况和其对云平台的应用策略。
从市场情况来看,公有云的竞争处于非常激烈,甚至是惨烈的状态中。国内很多客户在挑选公有云时,对价格更加关注。而许多公有云厂商受限于需要采购大量的带宽、IT设备资源等导致成本较高,使得其经营压力比较大。
BoCloud博云将专注于企业私有云方向,但我们也愿意与公有云厂商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包括公有云、私有云的符合客户利益的混合云使用方式。
四、BoCloud博云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哪些?BoCloud博云的主要技术优势是什么?
BoCloud博云的主战场在行业PaaS领域,这个领域我们也看到很多友商在逐渐进入这个市场,这对于整个市场的发展来看是有益的,也证明了BoCloud博云的市场选择是正确的。
从公开的融资报告中,可以看到很多采用Docker技术为核心为企业构建PaaS解决方案的厂商,例如最近完成融资的DaoCloud、数人云等,他们都是我们的行业友商。
BoCloud博云与这些友商各有侧重,有的友商侧重于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公有的容器服务,有的友商专注于为某些特定行业提供PaaS层解决方案。所以,各家厂商各有千秋,也各有成功案例。目前,在行业的早期阶段,来谈谁更领先还为时过早。
除了新完成融资的创业公司之外,有些传统企业也在积极进军PaaS领域,这其中包括某些上市公司,也在PaaS领域进行积累,他们也是很有实力的。
五、BoCloud博云与中科院软件所的战略合作具体是哪些方面?
BoCloud博云在今年3月与中科院软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金融、电力领域的云平台建设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包括核心技术的共同研发、产品化开发和技术落地。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都是非常新的,需要长期的积累,科研院所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华为目前也在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进行领先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BoCloud博云选择中科院专门研究软件技术的中科院软件所来进行深度的战略合作。研究所将进行超前的、前瞻性的研究、探索和试错,并形成一些早期成果,而BoCloud博云将会把这些成果应用到产品当中,转化为生产力。
六、在银行等传统行业的PaaS案例
BoCloud博云在银行行业中的经典案例是民生银行项目。民生银行等很多传统银行正在向互联网上的银行进行转型,他们也需要秒杀、团购等业务能力。传统行业之前都是大量采用IOE架构,而不是互联网架构。我们去年与中科院一起帮助民生银行搭建了互联网架构,使他们能够在未来能够承担越来越大的客户访问压力,使银行有能力在未来向互联网方面转型发展。
我们在项目过程中也发现了传统行业在互联网使用中的很多问题,这也促使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和研究。银行对于互联网架构的上线是非常慎重的,所以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测试,这些经验也会对其他银行有所帮助,项目的成功也将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七、在IaaS、PaaS领域,未来具备什么特质的公司能够胜出?
云计算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行业,客户会更加关注两方面问题,第一个是技术是否领先、产品是否稳定,第二个是厂商的交付和服务是否到位。
对于toB的创业公司来说,应该多向华为学习。首先,把产品做好,大量投入研发,形成技术壁垒;第二,能够到客户现场做优质的交付,并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第三,能够干“苦活”、“累活”。
八、PaaS领域目前的盈利模式、毛利润情况?
公有云PaaS有些在提供免费服务,例如消息类服务。他们也会积极的进行商业化改造,形成利润。
在BoCloud博云所处的行业PaaS、私有云PaaS领域,目前的毛利润还处于较高水平,可以达到50%以上。目前,整个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成熟,毛利润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九、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现状?
信息安全确实是客户非常关注的问题。
BoCloud博云通过两方面来为客户提供云计算的信息安全保证,一个是近日刚刚通过的工信部信息安全认证,加强自身产品的安全保证;另一方面是与类似乌云这样的专业安全厂商进行合作。
实际中银行类客户,也会有自己的一些传统的安全保障办法,我们也会与客户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进行系统集成,来提高整个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安全性。
十、未来云计算市场在哪些领域可能会有爆发?或者是不一样的变化?
目前政务云的发展比较快,竞争也比较激烈。例如中国移动1元钱中标浙江温州政务云项目。
另外,一些传统行业对云转型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例如整个大金融行业,以电力为代表的能源行业,医疗行业。其中医疗行业在构建区域医疗体系的时候,对云计算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十一、私有云与客户之间交付形式和收费方式?与公有云有哪些不同?
私有云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根据规模,通常是按照CPU的数量、内存大小来进行计费,再加上首次投入经费已经后期每年服务费,这是常用的计费方式;第二种是项目制计费,通常包含对某一产品的整体购买、交付实施费用,这种方式在金融领域更多见。
十二、私有云是否会在弹性问题上相较于公有云较弱?
公有云和私有云本质上都是提供的这种优化的服务。以最近一个金融客户为例,他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和机房,于是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和机房构建自己的私有云解决方案,用以解决关键性应用。同时,他将一些较难预测客户访问量的如营销型促销型的弹性应用,放到公有云上,形成混合云。公有云按照使用量收费,私有云需要把硬件成本和运营成本都折算进去。做私有云的企业的现金流会好一点。
十三、虚拟化主要采用国外成熟技术还是开源技术?
VMware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BoCloud博云提供的虚拟化软件服务,是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定制、封装和功能上的补充,通过把开源软件的代码吃透,来完成的整个虚拟化的技术,主要是Xen和OpenStack。出于安全性考虑,国内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对VMware的使用非常谨慎,基本上已经很少在采用VMware了,已经逐步替换成了国内这些创业型公司提供的软件。并且像阿里云这样的公有云也是基于开源软件再自己开发的虚拟化。